新闻详情

星巴克女掌门退休!她用14年带领中国区成为最大国际市场!

发表时间:2025-02-26 12:00

王静瑛卸任星巴克中国CEO,刘文娟接任。



1月24日,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Belinda)退休。


对于中国市场,王静瑛可谓是星巴克的第一批开拓者


1999年,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咖啡巨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出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2000年,王静瑛就加入星巴克。2011年,王静瑛被任命为星巴克中国负责人。


星巴克在中国的“头号功臣”



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


“当时这一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他的自传《从头开始》中回忆道,“他们说中国有悠久的饮茶文化,不可能接受咖啡,更何况是一次性纸杯里的咖啡。”


但怀疑者们没有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促生了更多都市人群和一个商机勃勃的咖啡市场。


星巴克干净舒适的环境成为城市居民在家和职场之外的社交落脚点,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



尽管战略眼光没错,可初入中国内地时,星巴克的业务连续数年未曾盈利


霍华德·舒尔茨坦言,当时的星巴克正在学习如何做一家跨国企业。


“在中东等地区,我们把门店业务的管理工作交给当地的零售专家。而在中国,我们虽然下放了许可,但还把其他门店的管理权留在西雅图总部,这其实是个错误。总部的人对中国的业务管辖权太大,甚至要向那边口述—如驻上海办公室的电话系统该如何设置、菜单板上的名称如何拼写等。这些事情效率低,成本高。”


由中国本地团队掌握中国市场,这是星巴克适应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棋。2011年,星巴克将中国区的权力下放给星巴克中国,由王静瑛掌舵。


王静瑛(Belinda Wong)


“70后”的王静瑛出生在中国香港,1992年,她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到了香港开始职业生涯,星巴克是她进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


年轻的职场人遇到高速增长的品牌与市场,王静瑛一路晋升,成为星巴克中国的第一任掌门人。


王静瑛(Belinda Wong)


在王静瑛掌舵的十几年间,星巴克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扩张至6000多家,她将中国市场的星巴克塑造成一个提供高品质咖啡生活方式的独特空间,一度实现了每隔15小时就有一家新店在中国开张的奇迹。


霍华德·舒尔茨对她褒奖有加,称王静瑛与自己有相同的价值观,“我信任王静瑛,让她明白我会全力支持她。我向她承诺,如果她的决定不能得到西雅图总部的认可,我会站在她这一边。”


CEO交棒过程


事实上,在王静瑛决定退休前,星巴克中国的接班人计划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星巴克曾经表示,“过去12个月,公司一直在逐步、平稳推进将中国区领导权移交给新一代接班人的既定计划”,刘文娟和王静瑛的关系也被形容为“紧密共事,亦师亦友”。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 (Molly Liu)


2024年9月,星巴克宣布调整其中国领导层结构:自9月30日起,刘文娟 (Molly Liu) 由星巴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改任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Belinda Wong)其时继续担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


据小食代了解,在新财年来临之际星巴克宣布调整领导层结构,该调整获得了星巴克首席执行官Niccol的支持。根据当时的安排,王静瑛和刘文娟都将继续汇报给Niccol。


在更早前的2023年9月,星巴克不同寻常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CEO接班人计划,刘文娟被任命为星巴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与时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一起,共同领导中国业务。



在被任命为联席CEO后,这位80后“餐饮老兵”曾形容,自己最大的感觉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她当时曾经表示,自己加入星巴克十多年以来从王静瑛身上学到了很多,双方的合作“像双重奏一样”。


作为一名13年的星巴克伙伴(员工),刘文娟曾担任星巴克中国的各种领导职务,包括首席运营官和数字创新副总裁。过往一年出任联席CEO的表现,为她赢下了CEO的“最终Offer”。


未来的考题并不容易


眼下的中国咖啡行业竞争已然变得更加剧烈,王静瑛走后,新的CEO需要带领星巴克中国走上一段不同于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


眼下的星巴克在中国面临着价格战、消费疲软、强劲对手等诸多考验。在过去一年,星巴克中国反复强调无意参与价格战,但市场的竞争已然令它不得不也拿出一些措施吸引消费者,譬如在线上不断发放优惠券、做联名、升级会员体系、甚至还推出了奶茶。



未来,高速增长变得更加困难,尽管在马太效应下,优势会进一步向具有经验的规模化品牌集中,星巴克在中国依旧是有十足影响力的咖啡品牌。但环境的变化也意味着,它中国不仅需要能给出更多本土资源的合作者,也更需要一个了解市场的强有力的领导人。


分享到: